標籤: 黃金時代

定期健檢不是有做就好!「項目」做對了,才能真正為長輩找出病灶

67歲的陳阿姨,除了膝蓋有退化問題,身體狀況都還算勇健。幾年前,在鄰居呼朋引伴下,陳阿姨在國健署「乳房攝影巡迴車」進行乳房篩檢,不久後得知報告異常,衛生所人員緊急告知,前往醫院看診發現是乳房的原位癌。

原位癌屬於癌前病變,陳阿姨在醫院做了乳房攝影及超音波,同時也做了切片檢查,因發現得早,醫師立即做適當醫療處置,目前狀況良好,只需要定期追蹤。倘若當初沒有篩檢,乳房的癌細胞可能持續惡化,等到有症狀時,就為時已晚,需花更多時間在醫療照護上。

陳阿姨的例子很常見,多數長輩會覺得自己身體很健康,為什麼要去檢查?加上台灣部分年長者會認為,本來都沒事,只要去醫院「沒病都會變有病」,因此很多長輩抗拒前往醫院做健康檢查,等到身體不適,很多時候已成大問題。

國人飲食西化、餐餐大魚大肉,身體負擔變大,健康檢查更為重要。黃金時代特約金時診所護理師胡小姐提醒,國健署提供65歲以上民眾每年一次「成人健康檢查」,內容包括身體檢查、血液生化檢查、腎功能檢查及健康諮詢等項目,家有年長者可把握機會,定期讓長輩回去健檢。

一般基礎健檢與高級健檢的差異

國健署提供40歲以上成人三年一次健檢,65歲以上長者每年一次基礎健檢。

國健署提供給年長者的健檢:

  • 身體檢查:身高、體重、 血壓、身體質量指數、腰圍。尿液檢查:蛋白質、腎絲球過濾率計算
  • 血液生化檢查:GOT、GPT(肝臟功能)、肌酸酐(腎臟功能)、血糖、血脂(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計算)
  • 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C型肝炎抗體(anti-HCV)

項目看起來多元,但還是略顯不足,可能缺少「血液常規檢查」,例如常見的血色素、紅血球、血小板、白血球等,用來評估血液有無感染、白血病、貧血及貧血原因診斷參考、凝血功能評估等項目。

另外還有「癌症篩檢補助」,只要符合資格,都可以好好把握:

  • 30歲以上女性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
  • 30歲以上嚼檳榔或吸菸者每兩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
  • 40-44歲且二等親內血親曾罹患乳癌之婦女、45-69歲每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 50歲至未滿75歲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預算充足,可考慮做進階的自費檢查

雖然政府單位提供免費篩檢,但對於一些疾病,是需要更高階的健康檢查。例如腦血管磁振造影、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冠狀動脈鈣化指數分析、胃腸鏡檢查、超音波檢查以及中老年人擔心的骨質密度檢查。

護理師胡小姐指出,高階健檢著重於精細的影像學檢查,例如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掃描。以婦女來說,檢查重點是乳房攝影及子宮頸抹片,進階可自費乳房超音波及子宮卵巢超音波檢查,而乳房攝影及超音波判別診斷的原理不一樣,若有發現異狀都能看出。

另外,男性重視的攝護腺問題,可以做直腸超音波檢查是否有異常。過去有抽菸史的長輩,也建議做低劑量肺部斷層掃描,但這些是沒有健保給付,需要自己負擔費用。

犒賞爸爸媽媽的辛苦養育,快安排健檢吧!

過年過節不知道要送什麼給辛苦的爸媽,不妨考慮替他們安排一場高級健檢。

胡小姐呼籲,許多疾病除了靠基本檢查外,會建議再做更精密的檢查,幫助發現異狀。除了政府的健檢,若由餘裕,可諮詢專業醫師看是否需要加其他自費項目。

黃金時代與專業健檢中心合作,攜手替長輩的健康做把關,除了健檢,更有專業醫療團隊進行報告諮詢、三個月定期追蹤,如發現異常更能立即處理。

參考資料:國健署成人預防保健

長輩過年攻略/備藥、保暖、出遊、飲食重點一次看!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許多家庭開始規劃年夜菜及出遊,黃金時代樂活護理專員胡小姐提醒,許多長輩過年期間忌諱就醫,因此慢性病藥品可能不足,得留意是否須提前回診;飲食上更應避免大魚大肉,才不會讓原本穩定的血糖血壓飆高。

以下五個重點,幫助長輩安穩度過新年:

一、有慢性病的年長者,過年前請記得回診拿藥
二、年夜菜多屬高油鹽,切記請勿暴飲暴食
三、過年期間,每日的血壓、血糖測量更要持續
四、帽子、圍巾、手套,出外踏青時請注意保暖
五、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口罩戴好與勤洗手

年長者的腸胃不比年輕人好

有多年照護經驗的胡小姐表示,依過去的經驗,通常初三開始年長者的就醫人數會慢慢增加,主要原因是家人難得團聚,面對豐盛年菜容易毫無克制的大吃,除了有血糖飆高疑慮,還會有腸胃不適的問題。

隨著年齡增長,年長者的腸胃系統也跟著退化,不只腸胃蠕動速度變慢,胃酸分泌量也跟著降低,食物進到胃中到排空,所需時間約是青壯年的2倍。若年節飲食不忌口,不僅可能使慢性病失控、造成腸胃負擔,甚至引發膽囊、胰臟發炎。

此外,不少民眾會一次購入大量食材、煮一大桌菜,有時候一餐吃不完,會隔天再加熱食用,但食材不新鮮或食物保存不當易孳生細菌,長者們的抵抗力及免疫力較差,很可能因此食物中毒或急性腸胃炎,嚴重者可能引起全身性感染。

如果不是急症,請別去擠急診室

我們常聽到的「年初二症候群」或稱「回娘家症候群」,其實也是「天邊孝子症候群」的一種表現。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兒子回鄉過節,有些會為了表示孝順,而帶長輩去急診看「慢性病」,但其實爸媽的不舒服可能有一段時間,若不是很緊急,建議春節過後再去看診。

想要展現孝心,可以事先了解長輩需要哪些的保健食品,回家後指導如何服用,並且利用春節期間好好陪伴老人家。更重要的是,給爸媽的紅包大包一點,許多長輩看到兒女的紅包,都會展現出眉開眼笑的神情。

除此之外,當爸媽盼到兒女返鄉過年,大家習慣在除夕守歲談天說地,緊接著開始「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提醒大家,這樣不規律的作息,容易引起長輩身體不適,比如失眠或血壓不穩定等狀況。

保暖做得好,健康煩惱就減少

目前還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期,盡可能避免外出旅遊,如果真的要出門,個人的衛生與清潔是首要重點,而春節期間的溫度偏低,有三高問題或心臟疾病的長輩務必注意保暖,避免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

建議以洋蔥式穿法穿戴禦寒衣物與配件,內層穿著排汗性高的衣物,中層穿著保暖性佳的衣物,最外層則可穿著防風、防水的外套,並可搭配毛帽、口罩、手套、襪子或圍巾的使用,以減少體溫散失

早上醒來後,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長者們勿快速起身,急促起身易造成血液無法即時循環至上半身,建議醒後稍躺一會再緩緩起身梳洗;清晨外出建議先戴上毛帽、手套或圍巾,待身體暖和後再拿下,另外運動前要先做好暖身運動,緩緩開始再漸增強度。

牢記以上重點,讓長輩安心過好年。黃金時代祝福各位貴賓,新的一年事事順心,虎年行大運!

參考資料:國民健康署台北慈濟醫院

這幾件日常小事,可能與長輩「失智症」有關!

擔心自己或家中長輩得到「失智症」嗎?這個病症,即便在醫療發達的現代社會,也無法完全治癒。隨著年齡增長,伴隨的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對於病患及家屬而言,是一個無法逆轉的負擔。

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DI)2019年全球失智症報告,估計全球有超過5千萬名失智者,到2050年預計將成長至1億5千2百萬人。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

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以及內政部2020年12月底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65歲以上老人共3,787,315人,其中輕微認知障礙有684,108人,佔18.06%;失智症有291,961人,佔7.71%。

也就是說,在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或許您會好奇,失智症有什麼危險因子呢?

其實,「年齡」是最主要的因素。另外醫學研究也發現,像是頭部受傷、空氣汙染、過量飲酒等健康問題,也是造成失智症的原因之一。近年的研究,還有發現以下幾點令人意外的風險因素:

一、眼睛是靈魂之窗,也是維持大腦活躍的重點

眼睛是大腦的延伸,因此維持良好的視力,對於大腦健康也有好處。年長者常見的白內障問題,會使眼睛的水晶體開始混濁,視力會造成模糊。

本月出刊的研究發現,65歲以上長者進行白內障手術,未來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比未進行手術的長者低了30%。相關研究人員推測,當年長者經過手術治療後,視力得到改善,也有助於維持大腦的活躍。

另外研究也發現,失智症風險降低,可能跟人們在治療後視力得到改善有關;也可能是因為手術特別增強了人們對藍光的反應,而藍光可以叫醒在視網膜裡面的細胞,這與健康睡眠和認知有關。此外,這個理論更提出懷疑:人們出現與視網膜相關的眼疾,這群人可能是癡呆症的高風險族群。

二、聽力問題別輕忽!長者使用聽器可望預防、延緩失智

爸媽看電視,音量越調越大聲?不只有眼部健康,聽力問題對年長者而言,也非常重要!許多研究發現,聽損與失智風險也有很大關聯,但如果趕快配戴助聽器,則可以減少許多風險。

眼睛與耳朵能防止大腦失去感官輸入,有助於避免癡呆症的退化。201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聽力受損後接受助聽器的患者,不僅較不會被診斷出癡呆症,未來罹患抑鬱症或跌倒受傷的風險也減少許多。

專家建議,早期聽損如果未能早點治療,當聽覺神經刺激愈少,罹患失智症風險愈大,及早配戴助聽器,有助於延緩聽覺神經細胞凋零。若有發現家中長輩耳朵聽不太大,就要注意是否有聽力受損的疑慮。

三、老年失智症,可能與病毒感染有很大關聯

病毒感染會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的理論,長久以來沒有較新的發展,但是這幾年來卻有不同發現。研究人員在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發現「皰疹病毒」的蹤跡,並且有數據顯示,這些感染可能以某種方式促進腦中類澱粉蛋白斑塊與神經纖維纏結的發展,而類澱粉蛋白(amyloid)與濤蛋白(tau)是造成阿茲海默症最大主因。

關於這些病毒是如何導致阿茲海默症的,仍還有許多疑問。有研究團隊開始逐步測試有皰疹的長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看是否能降低未來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這部分得看未來的最新研究。

此外,SARS-CoV-2(冠狀病毒)的感染,也有可能增加失智症風險。

國家衛生研究院透過細胞實驗發現,阿茲海默症主要病理特徵乙型類澱粉蛋白(Aβ)的Aβ1-42,會加速新冠病毒感染,也就是說,阿茲海默症恐更容易感染COVID-19,且染疫後更容易惡化!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分子科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四、規律運動不僅對身體好,也有「這個」好處!

運動的好處人人都知曉,不僅能訓練肌力、強化身體機能,有研究顯示,經常鍛鍊身體的人,未來罹患失智症的機率也比較小。

規律運動不僅能改善腦部健康,更能促進心血管的循環,透過預防中風而降低失智症的風險。然而隨著年齡增長,運動也有助於減緩大腦萎縮,不管是甚麼運動,只要從現在開始動起來,並循序漸進,長期下來都能看到好處。

五、服用威而鋼(西地那非),可治療失智症?

美國知名醫療機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本月研究發現,用於治療男性性功能障礙的威而鋼(Viagra),可能對於治療阿茲海默症也有效。

根據研究指出,從阿茲海默患者身上收集的腦組織中,發現高劑量的西地那非可以促進腦細胞的生長並降低類澱粉蛋白與濤蛋白的反應。當他們查看保險理賠數據時,發現服用威而鋼的人,可降低69%失智症的發病率。

西地那非(威而鋼)這個藥物能放鬆及擴張肺部的血管,使血液更容易流動,降低肺部的血壓可增加心肺功能,因此常拿來治療肺動脈高壓等疾病。即便如此,研究員也無法聲稱服用威而鋼,能有效治療失智症,還得有進一步研究才能證實。此外,對於失智症的治療,是否需要使用藥物,還是得依照醫師的專業評估。

家裡有失智症長輩不知如何照護?

父母被確診有失智症,家中雖然請了外籍看護,但還是覺得不放心?別擔心!讓《黃金時代》成為您強而有力的助手。

黃金時代的樂活護理專員,可提供每日主動視訊問候、每週到府關懷、監督看護等工作。除了協助長輩的健康管理需求,更能為長輩安排VIP健檢、門診安排、看診接送及陪診。如您有相關需求,歡迎詢問。

資料參考:Gizmodo

家裡安裝網路攝影機,就能隨時掌握狀況?小心!別犯了照顧大忌

不少家庭會在家中安裝「網路攝影機」或放置安全科技產品,希望在照顧爸媽這件事上可以事半功倍,但這些產品,是否完全符合子女及長輩的需求?

有些人會在育嬰房內設置網路攝影機,希望能了解孩子在房內的一舉一動,可如今把角色對調,安裝這類科技產品,查看高齡長輩在家是否安全、看護是否有虐待等情形,可能會讓某些年長者難以接受。

研發安全輔具的廠商賴先生表示,這類型的安全科技產品,成年子女會覺得很方便、好玩,但許多年長者第一個聯想到「監視器」,認為會嚴重侵犯自己的隱私及日常生活,更有種被「盯著」的感覺,因此非常反對、抗拒安裝。

賴先生分享,過去曾在一棟老人公寓安裝過「紅外線行動監測系統」,雖無實體影像,但長輩只要看到形狀像是監視器的機台,便要求立即拆除。

當科技產品越做越厲害…

賴先生指出,許多廠商想研發新產品,以解決「監視感」問題。例如使用熱感應影像,有體溫的地方呈現不同顏色,照出來不會有清楚的臉部表情;或是使用網路照相機,製作出3D圖形,只有大概人影,不會有清晰可見的影像;另外一種則是主打「影像只存在攝影機內」,不會上傳雲端,充分保護使用者隱私。

即便如此,縱使技術進步到能保護長輩影像,卻無法減少「有一台監視器在盯著我看」的抗拒感。也就是說,只要有「鏡頭」,就等同與「監視」二字畫上等號。

賴先生認為,網路攝影機的應用,不但有隱私,更有資安問題。這些產品只適合在安養機構這類的公共空間,利用影像來做跌倒偵測;或是長輩本身已有失智症狀,有造成自我傷害風險,都是可以接受的使用範圍內。

假如不用影像,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留意長輩目前狀態?有廠商使用紅外線系統的「行動偵測」,紀錄長輩每日作息,概念像便利超商電動門,有人走過會觸發系統,離開就熄滅,完全沒有影像,更能透過「移動」,拼湊出長者一天的生活,每日幾點起床、下床、廁所,比對是否有異常,進而採取行動。

除此之外,2020年度美國消費電子展得獎的 Origin Wireless,即研發使用WIFI訊號的干擾來偵測行動,只要在家中安裝類似WIFI機型,就能利用波動來偵測獨居長者的呼吸、行動、甚至跌倒。

系統如何判斷「正常」與「異常」

研發這類安全科技產品,難度在於如何判斷目前的狀態是否為異常。例如在浴室待久了,會讓人懷疑長輩是否有跌倒風險,還是只是洗比較久?

賴先生說,照顧者最害怕年長者跌倒,也因此「跌倒偵測」是照護中的重點;即便如此,業界有很多這類產品,只是誤報率過高,要說哪一個做得最好,就屬飛利浦在美國上市的Lifeline科技項鍊,可偵測不同類型的跌倒,但也有誤報問題。曾有保險公司請保戶不要使用這種產品,因為太常誤判把救護車叫來。台灣也有廠商製作跌倒偵測手錶,但因為長輩練習外丹功,甩手的動作會誤判跌倒。

業界廠商若是要研發跌倒偵測產品,勢必要收集不同偵測資料,用以觸發警訊,但初期研發階段,多數以年輕人假裝跌倒的方式來記錄,但因為年齡層不同,跌倒狀態不同,也不一定適用於年長者。

對於核心肌群較無力的年長者,應特別注意的是,整個人從沙發滑落在地。雖然沒有重力加速度的問題,但還是有撞到頭的風險,很多跌倒偵測裝置,是無法偵測到這種類型的跌倒。

以最多年輕人使用的Apple Watch來說,手錶本身有跌倒偵測,使用者可以選擇是否需要協助,系統也會自動收集相關資料,更重要的是,它還有「追蹤」功能。只是這類產品得定期充電、自行穿戴,如果沒有習慣帶錶的長者,往往在洗澡前拆下,就忘記再戴回去了。

當長輩有臨時狀況,後續如何處理?

添購安全設備時,比較好的作法,是在容易跌倒的地方安裝跌倒偵測系統,或讓長者身上隨身攜帶緊急按鈕,遇到狀況時,只要按下鈕就能觸發警訊。

而當這些科技產品的警訊被觸發後,又有誰可以解決問題?當意外發生,遇到家中沒人、兒女不同住,這些問題只解決一半,另外一半更是考驗!

孝順的子女會替年長父母準備智慧手環,監測生理狀態,每日追蹤血壓、心跳、血糖、體重等數據,但在使用這些產品時,不單單只是紀錄而已,後續追蹤、處理與控制,都需要專業團隊來進行。

「黃金時代」可以協助您規劃及採購最適合的科技輔具及安全產品。無論在選購科技產品及安裝設備,皆以長輩需求為主,我們不僅沒有監視感,更有專人到府設置及服務。當長輩遇到緊急狀況,系統也會立即通報、處理,讓居家安全不再威脅長輩的健康,打造「在家養老」的舒適感。

照顧長輩的「輔具」怎麼挑?牢記這幾個重點,讓居家照護事半功倍!

文/樂齡網 張慶光總經理、圖/樂齡網提供

照護是一場長期抗戰,支援者應該與照顧者達成「有些事情只有家人做得到,有些則讓其他人來做會更好」,讓照顧者與看護人員分擔工作。而居家照護員、看護、外勞能夠讓被照顧者妥善照顧外,居家輔具就擔任了至關重要的角色與工具。

除此之外,若是老年夫妻的話,就要特別留心,兩人若是因為彼此照顧而有活下去的動力,就要注意不能拆散兩人,最好能兩人一起進行照護,這時就需要善用居家輔具器材,減輕照顧者負擔與體力消耗,讓照顧者可以更事半功倍地妥善照顧。

如何讓老人家在家照護更加完善安全呢?事實上只要運用一些輔具,不僅可以大幅減輕照護者的負擔,受照顧者也可學習如何在沒有旁人協助下獨立生活。

家中若有臥床長者,要洗澡換衣服或從床上坐起,對沒有照顧經驗的人都是一困難的事。以洗澡而言,若要移動長者前往浴室有困難,現在有沐浴床的設計,只要利用所附之氣墊及PVC布,夾在床的周邊,再搭配專利之導水及排水設備,即可讓長輩享受在原床洗澡的舒服感。另外還有專利洗頭機及床邊恆溫淋浴器,讓長輩在床上也可享受SPA,避免異味及褥瘡產生。

若長輩可以坐起,也可以利用移位板協助移動到附輪之便盆洗澡椅,推至浴室洗澡。有些長輩自己還有行動能力,只是手腳行動稍退化或者無法舉高、維持平衡,建議讓長輩自己坐在洗澡椅上洗澡,再使用彎柄洗澡刷協助自行刷洗後背,或使用洗腳刷讓不易彎腰的長輩自行洗腳。

若長輩無法自行走動,在室內移動也是一項大工程,還好有些貼心的輔具讓身形較嬌小的照顧者也能輕易移動長者。翻身時可以利用照護翻身帶,也有移位滑布可用;若要從床上起身,可以考慮在家中設置電動床;若長輩只是腰背無力但手還有力,可以透過床用扶手自己起身。若能力允許,建議長者在家能站就盡量不要坐著,能坐就盡量不要躺,肌力才不會流失太快。

要從床上移位到其他處所,除了行動不便者可乘坐室內輪椅或利用助行器自行移動外,也有一些輔助腰帶可以讓照顧者協助長輩自行起身行走。若有癱瘓程度較高的長者,照顧者無法靠自己的力量來扶持長輩,現在也有移位機器人可用。

若要備餐給牙口不好的長輩,有業者引進日本的「介護食品」,即食包或粉末狀的調理包可加入一般食物或湯汁,讓食物變成布丁,飲料則變成粘稠狀,防止長者因吞嚥功能退化而造成的嗆咳。如長輩因中風而不方便使用筷子等餐具,也有專門給左手使用的輔助筷或者可彎折的叉匙,協助長者自行用餐。

部份長輩從椅子上起身很困難,電動起身椅讓長輩只要一個按鍵,椅子就會緩緩升起,不用人扶也可自行站立。廁所的馬桶可考慮設置馬桶扶手,不用另外打牆,只要架在馬桶旁即可讓長輩有一支撐可站起。

雖然有這麼多輔具,對於還很健康的初老者未必用得著。然而台灣已邁向高齡社會,照護是未來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不仿抱持著獲取新知識及新科技的心態來學習,及早先認識了解,為家人也為自己的未來多做點規劃及準備。

以上文章由樂齡網提供授權
官網:https://www.ez66.com.tw
專線:0800-600-176

想尿卻尿不出來?泌尿道感染有七成都是「這個」原因!

本篇重點:

  • 泌尿系統與泌尿道感染
  • 什麼習慣會導致泌尿道感染?
  • 泌尿道感染的解決之道!

有些你也沒特別注意的生活小習慣,可能會無意間造成泌尿道發炎的問題,今天ĒSEN就帶各位朋友看看究竟是疏忽了哪些小事情,才會讓尿尿變成痛苦的事。

泌尿系統與泌尿道感染

我們人體內的泌尿系統是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所組成,而我們常聽到的泌尿道感染則是指下泌尿道的膀胱炎和尿道炎;女性朋友發生的機率比男性要來得高很多,主要的原因是女性的尿道僅有4公分,且離陰道和肛門很近,容易因為不良的衛生習慣和性行為,而讓細菌入侵泌尿系統。

七成以上的泌尿道感染都是大腸桿菌造成的,大腸桿菌會透過它的鞭毛和外膜上的蛋白質,附著在泌尿道的上皮細胞後侵入泌尿系統感染泌尿道,常見的急性泌尿道感染有:

急性尿道、膀胱炎

由於尿道或是膀胱受到細菌感染而導致的發炎症狀,出現的症狀有頻尿、尿急但尿量少、下腹部不適、排尿時有疼痛及灼熱感、白色分泌物、甚至會有血尿的情況發生。

如果泌尿道感染未及時處置,則有可能導致更嚴重的急性腎盂腎炎,除了原本泌尿道發炎的所有症狀外,還可能會畏寒顫抖、發高燒、全身虛弱、腰痛、噁心嘔吐等,少數病患甚至會發展成敗血性休克進而產生生命危險。

所以各位朋友若發現自己有相關的症狀的話,記得要及早就醫,趕快接受治療!

什麼習慣會導致泌尿道感染?

造成泌尿道感染的壞習慣:

  1. 排便結束後,衛生紙由肛門往尿道口的方向擦拭
  2. 喝水量不足,每天少於1500 c.c.
  3. 習慣性憋尿,導致尿液滯留

泌尿道感染的高危險族群:

  1. 生產後的婦女
  2. 長期置放導尿管的族群
  3. 泌尿道解剖結構具先天缺陷
  4. 尿路結石患者
  5. 糖尿病患者
  6. 有泌尿道感染的病史
  7. 與尿道炎患者有性接觸

泌尿道感染是一種很容易復發的疾病,繼續往下瞭解該如何避免反覆性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解決之道!

預防泌尿道感染最重要的就是補充充足的水分,可以將侵入泌尿系統的細菌隨著尿液迅速排出,最好一天的喝水量要大於1500 c.c.;一但有尿意的話要盡快如廁,不要長時間憋尿導致尿液累積在膀胱;另外,如廁後的擦拭習慣也要非常注意,記得不要將肛門的細菌帶往尿道口!若你是需要留置導尿管的朋友,也要記得定期更換、維持潔淨。此外像是穿太緊的褲子或使用殺精劑等,也是會影響泌尿道健康的生活習慣哦!

最後在營養補充的部分也可以多加留意,像是多攝取富含維他命C蔓越莓、橘子、柳橙等,讓泌尿道維持酸性的狀態不利於細菌生長,,這些都是很容易取得的優良食物!

常為泌尿道感染感到困擾的朋友或許並不知道上述這些習慣對泌尿系統來說是不好的,因為一點小疏忽而造成泌尿道感染反覆的發生,在看完今天的分享後,希望各位朋友都能更清楚的知道該如何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自己的泌尿道健康!

參考資料:

本篇文章轉載自「ĒSEN 你的醫生朋友」醫療人員的創作平台,邀請想要了解更多最簡單好懂醫療知識的朋友,到 ĒSEN 官網 找到更多簡單好懂的醫療健康知識或是追蹤 ĒSEN 的社群!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已接種新冠疫苗、外出戴口罩,就不怕流感病毒?錯!秋冬正是感染期

流感疫苗10月初開打,許多民眾疑惑,若已施打新冠疫苗,還有必要打流感疫苗嗎?《黃金時代》特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提醒,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兩者並不衝突,間隔一週就可施打,建議儘速接種,提升自我保護力。

張學豪醫師指出,多數民眾怕打不到新冠疫苗,寧願先等待而不施打流感疫苗,又或者覺得現在都戴口罩、沒必要接種,導致現階段流感疫苗的覆蓋率低。醫師提醒,目前新冠疫苗都有持續到貨,不用怕打不到,可以先施打流感疫苗。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臺灣雖然一年四季均有流感病例發生,但仍以秋、冬季較容易發生流行,自11月開始病例逐漸上升,流行高峰期多自12月至隔年3月,秋冬時節正值流感及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達到高峰的季節。

流感跟一般感冒有何差異?其實,流感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致病原為流感病毒,常引起發燒、咳嗽、頭痛、肌肉酸痛、疲倦、流鼻水、喉嚨痛等,但通常均在1週內會康復。

此外,流感的嚴重性在於其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爆發流行時,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孕婦、免疫功能不全者,以及罹患氣喘、糖尿病、心血管、肺臟、肝臟、腎臟等慢性疾病或BMI≧30者等高風險族族群。

張學豪醫師呼籲,國外有研究發現,施打流感疫苗可降低新冠肺炎感染率,也可降低新冠肺炎重症及住院率。而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併發症最有效的方式。

在施打流感疫苗前,醫護人員都會詢問身體有無不適、日常慢性病控制、過去打流感疫苗是否有過敏反應來當作評估及依據。疫苗及早防治,可以避免感染後合併嚴重併發症或死亡的風險。

不過醫師也提醒,接種完流感疫苗後,身體可能會出現跟新冠疫苗類似的反應,例如輕微發燒、肢體無力,以及施打部位紅腫等,若發生極度不適,則應儘速就醫。

參考資料:疾病管制署

Vecteezy 提供的免費庫存照片

長輩看診須知/解決長輩在醫院迷路、醫師問診不知如何應答的問題!

許多長輩有定期到醫療院所回診的需求,但每一次的看診,對於年歲已高的年長者而言就有些困難,擔心在人來人往的診間迷路、等待時間過長、不曉得何時輪到自己。更重要的是,面對疾病時不知道該如何詢問、對於未來治療方向也不清楚…

有多年照護經驗的黃金時代「樂活護理專員」胡小姐分享,有些走路緩慢或行動較不方便的長者,會因為擔心家屬要請假陪同看診而帶來困擾,但千萬別這麼想,因為對於家人而言,長輩有健康身體,才能過愉快的養老生活!

另外也提醒民眾,診所與大型醫院的看診、繳費流程不盡相同,如有疑問可當場詢問醫院志工或醫護人員,可別看完診後就直接奔回家,忘了批價與領藥。

一般醫院就診流程:診間報到→等候看診→等候批價單→批價繳費→領藥

黃金時代「樂活護理專員」胡小姐,分享以下五點「長輩看診須知」:

一、在醫院迷路、不知診間怎麼走

不少人有在醫院迷路的經驗,如果前往不熟悉的醫院看診,光是找個診間、洗手間、報到,得花不少時間尋找。碰到醫院人多、其他民眾在醫院快走或跑步,就更容易與年長者發生擦撞,造成跌倒的情形。

因此建議,陪同的家屬可以先找個位子,讓長輩先坐著休息再找診間。如果是長輩單獨看診的話,可直接找櫃台協助指引,雖然可能會多花一些時間,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風險。

二、醫師問診時,只會回應「喔喔喔、好好好」?

長輩每三個月例行性回診,不只是拿藥就好,更要告知醫師這段時間有無身體上的不適感,例如血糖血壓是否控制良好,但多數年長者跟醫生互動,只會回應醫師:「好好好、喔喔喔」,不知道要問什麼,或是一直重複想問的事情。

建議找一位了解長輩狀況的家屬或看護陪同回診,或者在事前將想詢問醫師的問題寫下,當醫師問診時有任何疑問,例如對疾病、用藥指示不懂時,適時詢問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也能降低長輩看診時的不安情緒。

三、重要的慢性病「例行檢查」別忘了

許多年長者有糖尿病與高血壓等慢性病,因此一年一次的例行性檢查就顯得更重要!當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佳,恐導致腎臟、眼睛、神經、足部及大血管病變,得更加注意。

另外,長輩每三個月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要記得拿。家屬及看護要留意開始領藥的時間,因為過期的處方箋就不能再領,得重新掛號與看診醫師才能開立,這段空窗期恐導致長輩無藥可服用。

提醒:慢箋最長有效期間是90天,一般是分3次領藥,每次可拿28-30天份的藥(大部分開28天)。

四、等候時間長,也容易造成危險!

看似安全的環境,其實也暗藏了風險!少部分年長者腿部肌力不足,體力不如年輕人,因此到醫院看診時,避免讓長輩走太久或站太久,要更注意會不會有瞬間「腿軟」問題,可以向醫院服務台借用輪椅,減少跌倒風險。

年長者跌倒是一件大事,嚴重恐導致骨折。遇到需要看診報到、排隊或領藥時,也因為窗口不同,長輩常常單雙號搞不清楚,此時可以先讓長輩坐著休息,跑腿的工作就交給陪同家屬或看護。

五、候診人多,可以等護理師出診間再問話

醫院門診等待的人多,難免會有些心浮氣躁。不少人在報到後會不斷敲門詢問:「請問何時輪到我?」但其實,醫師看診都有規則與順序,短時間敲門多次可能會妨礙到醫師看診,如有疑問,可以等護理人員出來後再詢問。

通常病患看完診後,護理師會從診間出來,提供病患批價單與藥單,此時有任何疑問,可以適時上前詢問。也提醒長輩,如果有身體不適,請務必告知家屬,家人才能協助掛號與看診,解決身體的不適感。

《黃金時代》樂活護理專員,可提供每日主動視訊問候,每週到府關懷。除了協助長輩的健康管理需求,更能為長輩安排VIP健檢、門診安排、看診接送及陪診。如您有相關需求,歡迎詢問。

長輩因為疫情在家悶得發慌?專家:不妨在家運動練肌力!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許多年長者原本有外出運動的習慣被迫暫停,《黃金時代》特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提醒,長輩活動量變少,家中年輕人可以提供一些在家運動的線上影片,或是增加活動量的素材,試著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都是有助於銀髮族肌力維持的好選擇。

一定要喘、要流汗才算是有運動到?張學豪醫師表示,可以讓長輩做一些舒緩、伸展的運動,不用學年輕人一定要做激烈有氧。也因為在家活動力變少,因此「居家飲食」也要特別注意,盡量避免攝取高油、高熱量食物,以免增加體重造成心血管負擔。

物理治療師傳授「訓練肌力」的小撇步

既然無法外出運動,不妨試著在家做幾組簡單的肌力訓練!《黃金時代》合作夥伴《愛迪樂物理治療》所負責人陳胤甫表示,銀髮族若想要在家運動,建議可以先在家裡培養運動的儀式感,嘗試在家原地走路、原地蹲、踮腳尖,訓練大腿與小腿肌群。

、在家原地走路30分鐘
無法外出健走,那就在家找個小空間原地走路30分鐘吧!陳胤甫物理治療師提醒,如果覺得30分鐘很久,也可以打開電視邊追劇邊走,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一下子就走完了。

《愛迪樂物理治療所》陳胤甫物理治療師示範走路動作

二、原地蹲10下,共3組
陳胤甫物理治療師指出,原地蹲下時,可以先蹲一半再全蹲,也可以扶著椅子或牆壁,循序漸漸地找尋適合自己的頻率,若覺得膝蓋會痛、或覺得快跌倒的時候可先暫停,凡事以安全為最大考量。
建議做三組,每組為十下。

《愛迪樂物理治療所》 陳胤甫物理治療師示範原地蹲動作(正面)
《愛迪樂物理治療所》 陳胤甫物理治療師示範原地蹲動作(側面)

、原地踮腳尖10下,共3組
如果想訓練小腿的肌群,原地踮腳尖是不錯的好選擇。物理治療師建議,可以扶著牆壁進行,如果本身小腿肌力夠的話,可以不用扶,但還是以安全為第一。
建議做三組,每組為十下。

《愛迪樂物理治療所》 陳胤甫物理治療師示範踮腳尖動作

《黃金時代》的樂活護理專員,可以協助會員安排專業物理治療師到府服務喔。

居家安全非常重要,但一般人不會去注意

張學豪醫師表示,長輩在家裡最怕發生一些意外。他分享,過去也遇過許多案例,家中年長者原本都好好的,但因為居家安全不良,例如滑倒、絆倒而骨折或腦出血,進而住院、臥床,此時若有專業團隊評估居家安全,就能避免類似意外發生。

每個人都要有的「預防醫學概念」

疫情期間,照顧父母需要特別留意那些細節?醫師指出,最該注意長輩的體重、每日飲食份量,以及排泄量有無正常,平時也要留意年長者的四肢有無水腫、肌肉有無流失,都是需要列入日常生活的評估。

有些人可能沒有預防醫學或身體健康檢查的概念,會不知道如何正確照顧身體,或了解身體有哪些異常,如果本身有骨質疏鬆、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問題,或肌少症等,這些都會影響後續健康。

張學豪醫師表示,我們除了治療、照顧已發生的疾病,也可以做一些「預防醫學」檢查,可以在更早的時候介入治療,如果要等到老人家出現症狀才就醫,代表疾病已經發生一段時間了,也為時已晚。

此外,醫師也提醒,疫情期間外出時務必遵守防疫規定,例如勤洗手、戴好口罩、避免出入人潮眾多的地方。年長者的生活相對單純,也需要特別留意同住家人是否有新冠肺炎類似症狀,如果發現身體不適,應儘早去做檢查,諮詢醫師建議。

《黃金時代》特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

擔心爸媽的健康無人把關?黃金時代讓家庭醫師成為您最親的家人!

年紀越大,最擔心的是身體開始出現慢性病症狀與不適感,長輩煩惱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問題是否會引發後續併發症狀,孩子擔心無法親力親為照顧父母。這時候,最需要有位專屬醫師為長輩整合用藥,同時追蹤年長者的健康需求。

《黃金時代》的成立,目的是希望提供長輩頂級的居家安養生活,每一位貴賓有一位專屬護理師協助打理健康照護、安全、以及各種生活需求;特約的金時診所,更提供預約到府看診、用藥整合服務,讓年長者免於奔波醫療院所。

有多年看診經驗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分享,很多長輩每次到醫院回診拿藥,一次拿完其他科別用藥,來匆匆去匆匆,到家後也只能依照指示服用,沒有專業人員進行用藥整合。

加上回診時,除了等待時間冗長,醫師一次要診療多名病患,很難有多餘的時間與患者多聊。但年長者最需要的,是有人全心全意把關他們的健康、同時安撫因為身體不適而焦躁不安的思緒。

金時診所的專業醫師,除了進行用藥整合,也有預約到府看診的服務,減少長輩在醫院等待的時間。張學豪醫師說:「一般家屬要與醫師建立良好關係,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是藉由每一次的見面與看診,成功讓家屬更信任我們!」

專業團隊把每一位貴賓,當成自己的家人看待

家庭醫師提供的服務,只有在看診的時候,而金時診所醫師與黃金時代的專業團隊,把貴賓當成自己的家人,當長輩或家屬有健康上的問題,只要透過樂活護理專員與醫師討論,問題皆能迎刃而解。

一般人會想到:「要是有個家人是醫師該有多好!」我隨時可以找他,而他也願意全盤地考量我的健康需求。金時診所做的,就是將長輩的健康列為優先考量,盡力回應需求與疑問。

張學豪醫師坦言,他平時除了吃飯、睡覺、看診,其餘的時間都在回應樂活護理專員的訊息,有時候貴賓有健康上的問題,都可以透過樂活護理專員的訊息,給予協助。高齡九十六歲的王奶奶,在經由他與樂活護理專員的照顧下,糖尿病與失智等慢性病也逐漸得到良好的控制。

《黃金時代》特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

當彼此的關係更密切,更能掌握長輩身體狀況

若問起現在與長輩、家屬的關係如何?張學豪醫師說,現在跟病患與家屬的關係更密切,從一開始生疏,到後來也能聊一些話題,也更了解王奶奶過去的症狀,對於醫師掌握病情有很大的幫助。

當信賴感提升,對於用藥的討論,也會更精確!

醫師把病患當成自己的家人,說很容易,但真正落實卻非常困難。《黃金時代》不僅提供頂級養老的服務,特約金時診所的醫師,更把來看病的年長者當成是家人,透過居家訪視以及不受距離限制的諮詢關心,定期討論長輩目前情況,把貴賓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期盼在我們的努力下,讓每一位年長者都能開心地過安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