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健康照護

長輩過年攻略/備藥、保暖、出遊、飲食重點一次看!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許多家庭開始規劃年夜菜及出遊,黃金時代樂活護理專員胡小姐提醒,許多長輩過年期間忌諱就醫,因此慢性病藥品可能不足,得留意是否須提前回診;飲食上更應避免大魚大肉,才不會讓原本穩定的血糖血壓飆高。

以下五個重點,幫助長輩安穩度過新年:

一、有慢性病的年長者,過年前請記得回診拿藥
二、年夜菜多屬高油鹽,切記請勿暴飲暴食
三、過年期間,每日的血壓、血糖測量更要持續
四、帽子、圍巾、手套,出外踏青時請注意保暖
五、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口罩戴好與勤洗手

年長者的腸胃不比年輕人好

有多年照護經驗的胡小姐表示,依過去的經驗,通常初三開始年長者的就醫人數會慢慢增加,主要原因是家人難得團聚,面對豐盛年菜容易毫無克制的大吃,除了有血糖飆高疑慮,還會有腸胃不適的問題。

隨著年齡增長,年長者的腸胃系統也跟著退化,不只腸胃蠕動速度變慢,胃酸分泌量也跟著降低,食物進到胃中到排空,所需時間約是青壯年的2倍。若年節飲食不忌口,不僅可能使慢性病失控、造成腸胃負擔,甚至引發膽囊、胰臟發炎。

此外,不少民眾會一次購入大量食材、煮一大桌菜,有時候一餐吃不完,會隔天再加熱食用,但食材不新鮮或食物保存不當易孳生細菌,長者們的抵抗力及免疫力較差,很可能因此食物中毒或急性腸胃炎,嚴重者可能引起全身性感染。

如果不是急症,請別去擠急診室

我們常聽到的「年初二症候群」或稱「回娘家症候群」,其實也是「天邊孝子症候群」的一種表現。大年初二女兒回娘家、兒子回鄉過節,有些會為了表示孝順,而帶長輩去急診看「慢性病」,但其實爸媽的不舒服可能有一段時間,若不是很緊急,建議春節過後再去看診。

想要展現孝心,可以事先了解長輩需要哪些的保健食品,回家後指導如何服用,並且利用春節期間好好陪伴老人家。更重要的是,給爸媽的紅包大包一點,許多長輩看到兒女的紅包,都會展現出眉開眼笑的神情。

除此之外,當爸媽盼到兒女返鄉過年,大家習慣在除夕守歲談天說地,緊接著開始「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提醒大家,這樣不規律的作息,容易引起長輩身體不適,比如失眠或血壓不穩定等狀況。

保暖做得好,健康煩惱就減少

目前還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期,盡可能避免外出旅遊,如果真的要出門,個人的衛生與清潔是首要重點,而春節期間的溫度偏低,有三高問題或心臟疾病的長輩務必注意保暖,避免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

建議以洋蔥式穿法穿戴禦寒衣物與配件,內層穿著排汗性高的衣物,中層穿著保暖性佳的衣物,最外層則可穿著防風、防水的外套,並可搭配毛帽、口罩、手套、襪子或圍巾的使用,以減少體溫散失

早上醒來後,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長者們勿快速起身,急促起身易造成血液無法即時循環至上半身,建議醒後稍躺一會再緩緩起身梳洗;清晨外出建議先戴上毛帽、手套或圍巾,待身體暖和後再拿下,另外運動前要先做好暖身運動,緩緩開始再漸增強度。

牢記以上重點,讓長輩安心過好年。黃金時代祝福各位貴賓,新的一年事事順心,虎年行大運!

參考資料:國民健康署台北慈濟醫院

家裡安裝網路攝影機,就能隨時掌握狀況?小心!別犯了照顧大忌

不少家庭會在家中安裝「網路攝影機」或放置安全科技產品,希望在照顧爸媽這件事上可以事半功倍,但這些產品,是否完全符合子女及長輩的需求?

有些人會在育嬰房內設置網路攝影機,希望能了解孩子在房內的一舉一動,可如今把角色對調,安裝這類科技產品,查看高齡長輩在家是否安全、看護是否有虐待等情形,可能會讓某些年長者難以接受。

研發安全輔具的廠商賴先生表示,這類型的安全科技產品,成年子女會覺得很方便、好玩,但許多年長者第一個聯想到「監視器」,認為會嚴重侵犯自己的隱私及日常生活,更有種被「盯著」的感覺,因此非常反對、抗拒安裝。

賴先生分享,過去曾在一棟老人公寓安裝過「紅外線行動監測系統」,雖無實體影像,但長輩只要看到形狀像是監視器的機台,便要求立即拆除。

當科技產品越做越厲害…

賴先生指出,許多廠商想研發新產品,以解決「監視感」問題。例如使用熱感應影像,有體溫的地方呈現不同顏色,照出來不會有清楚的臉部表情;或是使用網路照相機,製作出3D圖形,只有大概人影,不會有清晰可見的影像;另外一種則是主打「影像只存在攝影機內」,不會上傳雲端,充分保護使用者隱私。

即便如此,縱使技術進步到能保護長輩影像,卻無法減少「有一台監視器在盯著我看」的抗拒感。也就是說,只要有「鏡頭」,就等同與「監視」二字畫上等號。

賴先生認為,網路攝影機的應用,不但有隱私,更有資安問題。這些產品只適合在安養機構這類的公共空間,利用影像來做跌倒偵測;或是長輩本身已有失智症狀,有造成自我傷害風險,都是可以接受的使用範圍內。

假如不用影像,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留意長輩目前狀態?有廠商使用紅外線系統的「行動偵測」,紀錄長輩每日作息,概念像便利超商電動門,有人走過會觸發系統,離開就熄滅,完全沒有影像,更能透過「移動」,拼湊出長者一天的生活,每日幾點起床、下床、廁所,比對是否有異常,進而採取行動。

除此之外,2020年度美國消費電子展得獎的 Origin Wireless,即研發使用WIFI訊號的干擾來偵測行動,只要在家中安裝類似WIFI機型,就能利用波動來偵測獨居長者的呼吸、行動、甚至跌倒。

系統如何判斷「正常」與「異常」

研發這類安全科技產品,難度在於如何判斷目前的狀態是否為異常。例如在浴室待久了,會讓人懷疑長輩是否有跌倒風險,還是只是洗比較久?

賴先生說,照顧者最害怕年長者跌倒,也因此「跌倒偵測」是照護中的重點;即便如此,業界有很多這類產品,只是誤報率過高,要說哪一個做得最好,就屬飛利浦在美國上市的Lifeline科技項鍊,可偵測不同類型的跌倒,但也有誤報問題。曾有保險公司請保戶不要使用這種產品,因為太常誤判把救護車叫來。台灣也有廠商製作跌倒偵測手錶,但因為長輩練習外丹功,甩手的動作會誤判跌倒。

業界廠商若是要研發跌倒偵測產品,勢必要收集不同偵測資料,用以觸發警訊,但初期研發階段,多數以年輕人假裝跌倒的方式來記錄,但因為年齡層不同,跌倒狀態不同,也不一定適用於年長者。

對於核心肌群較無力的年長者,應特別注意的是,整個人從沙發滑落在地。雖然沒有重力加速度的問題,但還是有撞到頭的風險,很多跌倒偵測裝置,是無法偵測到這種類型的跌倒。

以最多年輕人使用的Apple Watch來說,手錶本身有跌倒偵測,使用者可以選擇是否需要協助,系統也會自動收集相關資料,更重要的是,它還有「追蹤」功能。只是這類產品得定期充電、自行穿戴,如果沒有習慣帶錶的長者,往往在洗澡前拆下,就忘記再戴回去了。

當長輩有臨時狀況,後續如何處理?

添購安全設備時,比較好的作法,是在容易跌倒的地方安裝跌倒偵測系統,或讓長者身上隨身攜帶緊急按鈕,遇到狀況時,只要按下鈕就能觸發警訊。

而當這些科技產品的警訊被觸發後,又有誰可以解決問題?當意外發生,遇到家中沒人、兒女不同住,這些問題只解決一半,另外一半更是考驗!

孝順的子女會替年長父母準備智慧手環,監測生理狀態,每日追蹤血壓、心跳、血糖、體重等數據,但在使用這些產品時,不單單只是紀錄而已,後續追蹤、處理與控制,都需要專業團隊來進行。

「黃金時代」可以協助您規劃及採購最適合的科技輔具及安全產品。無論在選購科技產品及安裝設備,皆以長輩需求為主,我們不僅沒有監視感,更有專人到府設置及服務。當長輩遇到緊急狀況,系統也會立即通報、處理,讓居家安全不再威脅長輩的健康,打造「在家養老」的舒適感。

照顧長輩的「輔具」怎麼挑?牢記這幾個重點,讓居家照護事半功倍!

文/樂齡網 張慶光總經理、圖/樂齡網提供

照護是一場長期抗戰,支援者應該與照顧者達成「有些事情只有家人做得到,有些則讓其他人來做會更好」,讓照顧者與看護人員分擔工作。而居家照護員、看護、外勞能夠讓被照顧者妥善照顧外,居家輔具就擔任了至關重要的角色與工具。

除此之外,若是老年夫妻的話,就要特別留心,兩人若是因為彼此照顧而有活下去的動力,就要注意不能拆散兩人,最好能兩人一起進行照護,這時就需要善用居家輔具器材,減輕照顧者負擔與體力消耗,讓照顧者可以更事半功倍地妥善照顧。

如何讓老人家在家照護更加完善安全呢?事實上只要運用一些輔具,不僅可以大幅減輕照護者的負擔,受照顧者也可學習如何在沒有旁人協助下獨立生活。

家中若有臥床長者,要洗澡換衣服或從床上坐起,對沒有照顧經驗的人都是一困難的事。以洗澡而言,若要移動長者前往浴室有困難,現在有沐浴床的設計,只要利用所附之氣墊及PVC布,夾在床的周邊,再搭配專利之導水及排水設備,即可讓長輩享受在原床洗澡的舒服感。另外還有專利洗頭機及床邊恆溫淋浴器,讓長輩在床上也可享受SPA,避免異味及褥瘡產生。

若長輩可以坐起,也可以利用移位板協助移動到附輪之便盆洗澡椅,推至浴室洗澡。有些長輩自己還有行動能力,只是手腳行動稍退化或者無法舉高、維持平衡,建議讓長輩自己坐在洗澡椅上洗澡,再使用彎柄洗澡刷協助自行刷洗後背,或使用洗腳刷讓不易彎腰的長輩自行洗腳。

若長輩無法自行走動,在室內移動也是一項大工程,還好有些貼心的輔具讓身形較嬌小的照顧者也能輕易移動長者。翻身時可以利用照護翻身帶,也有移位滑布可用;若要從床上起身,可以考慮在家中設置電動床;若長輩只是腰背無力但手還有力,可以透過床用扶手自己起身。若能力允許,建議長者在家能站就盡量不要坐著,能坐就盡量不要躺,肌力才不會流失太快。

要從床上移位到其他處所,除了行動不便者可乘坐室內輪椅或利用助行器自行移動外,也有一些輔助腰帶可以讓照顧者協助長輩自行起身行走。若有癱瘓程度較高的長者,照顧者無法靠自己的力量來扶持長輩,現在也有移位機器人可用。

若要備餐給牙口不好的長輩,有業者引進日本的「介護食品」,即食包或粉末狀的調理包可加入一般食物或湯汁,讓食物變成布丁,飲料則變成粘稠狀,防止長者因吞嚥功能退化而造成的嗆咳。如長輩因中風而不方便使用筷子等餐具,也有專門給左手使用的輔助筷或者可彎折的叉匙,協助長者自行用餐。

部份長輩從椅子上起身很困難,電動起身椅讓長輩只要一個按鍵,椅子就會緩緩升起,不用人扶也可自行站立。廁所的馬桶可考慮設置馬桶扶手,不用另外打牆,只要架在馬桶旁即可讓長輩有一支撐可站起。

雖然有這麼多輔具,對於還很健康的初老者未必用得著。然而台灣已邁向高齡社會,照護是未來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不仿抱持著獲取新知識及新科技的心態來學習,及早先認識了解,為家人也為自己的未來多做點規劃及準備。

以上文章由樂齡網提供授權
官網:https://www.ez66.com.tw
專線:0800-600-176

想尿卻尿不出來?泌尿道感染有七成都是「這個」原因!

本篇重點:

  • 泌尿系統與泌尿道感染
  • 什麼習慣會導致泌尿道感染?
  • 泌尿道感染的解決之道!

有些你也沒特別注意的生活小習慣,可能會無意間造成泌尿道發炎的問題,今天ĒSEN就帶各位朋友看看究竟是疏忽了哪些小事情,才會讓尿尿變成痛苦的事。

泌尿系統與泌尿道感染

我們人體內的泌尿系統是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所組成,而我們常聽到的泌尿道感染則是指下泌尿道的膀胱炎和尿道炎;女性朋友發生的機率比男性要來得高很多,主要的原因是女性的尿道僅有4公分,且離陰道和肛門很近,容易因為不良的衛生習慣和性行為,而讓細菌入侵泌尿系統。

七成以上的泌尿道感染都是大腸桿菌造成的,大腸桿菌會透過它的鞭毛和外膜上的蛋白質,附著在泌尿道的上皮細胞後侵入泌尿系統感染泌尿道,常見的急性泌尿道感染有:

急性尿道、膀胱炎

由於尿道或是膀胱受到細菌感染而導致的發炎症狀,出現的症狀有頻尿、尿急但尿量少、下腹部不適、排尿時有疼痛及灼熱感、白色分泌物、甚至會有血尿的情況發生。

如果泌尿道感染未及時處置,則有可能導致更嚴重的急性腎盂腎炎,除了原本泌尿道發炎的所有症狀外,還可能會畏寒顫抖、發高燒、全身虛弱、腰痛、噁心嘔吐等,少數病患甚至會發展成敗血性休克進而產生生命危險。

所以各位朋友若發現自己有相關的症狀的話,記得要及早就醫,趕快接受治療!

什麼習慣會導致泌尿道感染?

造成泌尿道感染的壞習慣:

  1. 排便結束後,衛生紙由肛門往尿道口的方向擦拭
  2. 喝水量不足,每天少於1500 c.c.
  3. 習慣性憋尿,導致尿液滯留

泌尿道感染的高危險族群:

  1. 生產後的婦女
  2. 長期置放導尿管的族群
  3. 泌尿道解剖結構具先天缺陷
  4. 尿路結石患者
  5. 糖尿病患者
  6. 有泌尿道感染的病史
  7. 與尿道炎患者有性接觸

泌尿道感染是一種很容易復發的疾病,繼續往下瞭解該如何避免反覆性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解決之道!

預防泌尿道感染最重要的就是補充充足的水分,可以將侵入泌尿系統的細菌隨著尿液迅速排出,最好一天的喝水量要大於1500 c.c.;一但有尿意的話要盡快如廁,不要長時間憋尿導致尿液累積在膀胱;另外,如廁後的擦拭習慣也要非常注意,記得不要將肛門的細菌帶往尿道口!若你是需要留置導尿管的朋友,也要記得定期更換、維持潔淨。此外像是穿太緊的褲子或使用殺精劑等,也是會影響泌尿道健康的生活習慣哦!

最後在營養補充的部分也可以多加留意,像是多攝取富含維他命C蔓越莓、橘子、柳橙等,讓泌尿道維持酸性的狀態不利於細菌生長,,這些都是很容易取得的優良食物!

常為泌尿道感染感到困擾的朋友或許並不知道上述這些習慣對泌尿系統來說是不好的,因為一點小疏忽而造成泌尿道感染反覆的發生,在看完今天的分享後,希望各位朋友都能更清楚的知道該如何調整生活習慣來改善自己的泌尿道健康!

參考資料:

本篇文章轉載自「ĒSEN 你的醫生朋友」醫療人員的創作平台,邀請想要了解更多最簡單好懂醫療知識的朋友,到 ĒSEN 官網 找到更多簡單好懂的醫療健康知識或是追蹤 ĒSEN 的社群!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已接種新冠疫苗、外出戴口罩,就不怕流感病毒?錯!秋冬正是感染期

流感疫苗10月初開打,許多民眾疑惑,若已施打新冠疫苗,還有必要打流感疫苗嗎?《黃金時代》特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提醒,新冠疫苗與流感疫苗兩者並不衝突,間隔一週就可施打,建議儘速接種,提升自我保護力。

張學豪醫師指出,多數民眾怕打不到新冠疫苗,寧願先等待而不施打流感疫苗,又或者覺得現在都戴口罩、沒必要接種,導致現階段流感疫苗的覆蓋率低。醫師提醒,目前新冠疫苗都有持續到貨,不用怕打不到,可以先施打流感疫苗。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臺灣雖然一年四季均有流感病例發生,但仍以秋、冬季較容易發生流行,自11月開始病例逐漸上升,流行高峰期多自12月至隔年3月,秋冬時節正值流感及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數達到高峰的季節。

流感跟一般感冒有何差異?其實,流感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致病原為流感病毒,常引起發燒、咳嗽、頭痛、肌肉酸痛、疲倦、流鼻水、喉嚨痛等,但通常均在1週內會康復。

此外,流感的嚴重性在於其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爆發流行時,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孕婦、免疫功能不全者,以及罹患氣喘、糖尿病、心血管、肺臟、肝臟、腎臟等慢性疾病或BMI≧30者等高風險族族群。

張學豪醫師呼籲,國外有研究發現,施打流感疫苗可降低新冠肺炎感染率,也可降低新冠肺炎重症及住院率。而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併發症最有效的方式。

在施打流感疫苗前,醫護人員都會詢問身體有無不適、日常慢性病控制、過去打流感疫苗是否有過敏反應來當作評估及依據。疫苗及早防治,可以避免感染後合併嚴重併發症或死亡的風險。

不過醫師也提醒,接種完流感疫苗後,身體可能會出現跟新冠疫苗類似的反應,例如輕微發燒、肢體無力,以及施打部位紅腫等,若發生極度不適,則應儘速就醫。

參考資料:疾病管制署

Vecteezy 提供的免費庫存照片

長輩看診須知/解決長輩在醫院迷路、醫師問診不知如何應答的問題!

許多長輩有定期到醫療院所回診的需求,但每一次的看診,對於年歲已高的年長者而言就有些困難,擔心在人來人往的診間迷路、等待時間過長、不曉得何時輪到自己。更重要的是,面對疾病時不知道該如何詢問、對於未來治療方向也不清楚…

有多年照護經驗的黃金時代「樂活護理專員」胡小姐分享,有些走路緩慢或行動較不方便的長者,會因為擔心家屬要請假陪同看診而帶來困擾,但千萬別這麼想,因為對於家人而言,長輩有健康身體,才能過愉快的養老生活!

另外也提醒民眾,診所與大型醫院的看診、繳費流程不盡相同,如有疑問可當場詢問醫院志工或醫護人員,可別看完診後就直接奔回家,忘了批價與領藥。

一般醫院就診流程:診間報到→等候看診→等候批價單→批價繳費→領藥

黃金時代「樂活護理專員」胡小姐,分享以下五點「長輩看診須知」:

一、在醫院迷路、不知診間怎麼走

不少人有在醫院迷路的經驗,如果前往不熟悉的醫院看診,光是找個診間、洗手間、報到,得花不少時間尋找。碰到醫院人多、其他民眾在醫院快走或跑步,就更容易與年長者發生擦撞,造成跌倒的情形。

因此建議,陪同的家屬可以先找個位子,讓長輩先坐著休息再找診間。如果是長輩單獨看診的話,可直接找櫃台協助指引,雖然可能會多花一些時間,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風險。

二、醫師問診時,只會回應「喔喔喔、好好好」?

長輩每三個月例行性回診,不只是拿藥就好,更要告知醫師這段時間有無身體上的不適感,例如血糖血壓是否控制良好,但多數年長者跟醫生互動,只會回應醫師:「好好好、喔喔喔」,不知道要問什麼,或是一直重複想問的事情。

建議找一位了解長輩狀況的家屬或看護陪同回診,或者在事前將想詢問醫師的問題寫下,當醫師問診時有任何疑問,例如對疾病、用藥指示不懂時,適時詢問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也能降低長輩看診時的不安情緒。

三、重要的慢性病「例行檢查」別忘了

許多年長者有糖尿病與高血壓等慢性病,因此一年一次的例行性檢查就顯得更重要!當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佳,恐導致腎臟、眼睛、神經、足部及大血管病變,得更加注意。

另外,長輩每三個月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要記得拿。家屬及看護要留意開始領藥的時間,因為過期的處方箋就不能再領,得重新掛號與看診醫師才能開立,這段空窗期恐導致長輩無藥可服用。

提醒:慢箋最長有效期間是90天,一般是分3次領藥,每次可拿28-30天份的藥(大部分開28天)。

四、等候時間長,也容易造成危險!

看似安全的環境,其實也暗藏了風險!少部分年長者腿部肌力不足,體力不如年輕人,因此到醫院看診時,避免讓長輩走太久或站太久,要更注意會不會有瞬間「腿軟」問題,可以向醫院服務台借用輪椅,減少跌倒風險。

年長者跌倒是一件大事,嚴重恐導致骨折。遇到需要看診報到、排隊或領藥時,也因為窗口不同,長輩常常單雙號搞不清楚,此時可以先讓長輩坐著休息,跑腿的工作就交給陪同家屬或看護。

五、候診人多,可以等護理師出診間再問話

醫院門診等待的人多,難免會有些心浮氣躁。不少人在報到後會不斷敲門詢問:「請問何時輪到我?」但其實,醫師看診都有規則與順序,短時間敲門多次可能會妨礙到醫師看診,如有疑問,可以等護理人員出來後再詢問。

通常病患看完診後,護理師會從診間出來,提供病患批價單與藥單,此時有任何疑問,可以適時上前詢問。也提醒長輩,如果有身體不適,請務必告知家屬,家人才能協助掛號與看診,解決身體的不適感。

《黃金時代》樂活護理專員,可提供每日主動視訊問候,每週到府關懷。除了協助長輩的健康管理需求,更能為長輩安排VIP健檢、門診安排、看診接送及陪診。如您有相關需求,歡迎詢問。

不管多忙都堅持規律慢跑!台北長庚院長謝燦堂分享「養生法則」

日文有一句話「一生懸命」適合用來形容台北長庚醫院院長謝燦堂,始終貫徹著職人般的精神,全力以赴、認真不懈的態度完成每一場接生;亦或是在挑戰馬拉松比賽過程,以跑者之姿感受路途平穩帶來的喜悅,偶有顛頗卻仍大步跨越,抱持恆心與耐力堅持到最後一刻。無論是在專業或閒暇之餘的運動,謝院長運用「一生懸命」的態度專注腳下的路,不僅提高心理素質與更昇華正能量間接反映在生理狀態,帶給謝院長工作之餘培養健康人生觀的無限啟發。

工作壓力之餘如何舒緩壓力?

謝燦堂院長長年投入長庚婦產科不遺餘力,很多人會好奇面對醫療高壓工作環境下謝院長是何舒緩壓力?謝燦堂表示:自己從小愛好體育運動間接打下良好體適能基礎。但真正養成規律長跑習慣是來自年輕當兵時,也為此奠定日後的長跑基礎。將心態保持在處於熱愛挑戰、勇於冒險嘗試的狀態,過去還曾經挑戰過世界六大馬拉松。看著謝院長神采飛長的娓娓道來,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透露著他異於常人的耐力與定力,令人大讚實在寶刀未老。

平衡工作與健康管理

而後數十年如一日的規律作息「跑步」運動,造就了他高耐力與優良體適能的發展。平日忙碌穿梭在產房與門診間,始終帶給人爽朗、暖陽般的正向氣息,精氣神十足。當謝燦堂院長被問到自己是如何平衡運動與工作的時間時,他難掩心中的愉悅說:「自己最大的運動動力來源是每逢週末休假時,會利用早晨時光從淡水河慢跑至河濱腳踏車步道再一路跑到長庚醫院進行查房,探望病人一切安好,病人感激院長休假之餘仍不忘關心慰問,眼看病人眼中激動的神情,心中那份感動便是盡在不言中。」打從心底的服務病人,病人也是可以感受到真誠,這也是謝院長身為台北長庚醫院的大家長的良好典範,專門為婦女與幼兒提供完善的機能和照顧。

預防老化不二法門

謝燦堂院長年自律作息下練就一活力,特別提醒大家在運動上提倡「一分不嫌少,一時不嫌多」,他說幽默地說「我的時還不是小時的時喔,是時辰的時啦」,令在場眾人哄堂大笑。強調運動對身體的好處是可以累積成習慣,鼓勵平時利用時間會騎腳特車、慢跑、健走等。近來迷上與教練進行一對一的乒乓球對打,挑戰訓練眼力與反應力的同時享受高強度訓練下的暢快感受。強調「保有年輕的心、好奇心、熱愛生活、勇於挑戰事物是非常重要,當然能提早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也是預防老化和疾病的發生。」想必院長的幽默感是讓他一直保持年輕活力的關鍵之ㄧ。

如何注重養生哲學

講到如何適當注重飲食養生法則,謝院長恬淡的笑稱自己也是不折不扣的老饕,飲食上多建議大家「好吃留一口,難吃吃一口」;「對於現代人飲食西化,美饌佳餚多以精緻化呈現,過度的加工調味反而承擔高風險,能把好吃的減少攝取量、均衡飲食相對有助體內環保。他說「如同中國人常說到的中庸之道,任何事須維持一格平衡,希望在自律的同時學習人生哲學應用在飲食養生上」,儘管美饌當前「適度」的品嚐美饌是生活品味的提升,增添生活樂趣。

本篇文章轉載自「ĒSEN 你的醫生朋友」醫療人員的創作平台,邀請想要了解更多最簡單好懂醫療知識的朋友,到 ĒSEN 官網 找到更多簡單好懂的醫療健康知識或是追蹤 ĒSEN 的社群!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擔心爸媽的健康無人把關?黃金時代讓家庭醫師成為您最親的家人!

年紀越大,最擔心的是身體開始出現慢性病症狀與不適感,長輩煩惱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問題是否會引發後續併發症狀,孩子擔心無法親力親為照顧父母。這時候,最需要有位專屬醫師為長輩整合用藥,同時追蹤年長者的健康需求。

《黃金時代》的成立,目的是希望提供長輩頂級的居家安養生活,每一位貴賓有一位專屬護理師協助打理健康照護、安全、以及各種生活需求;特約的金時診所,更提供預約到府看診、用藥整合服務,讓年長者免於奔波醫療院所。

有多年看診經驗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分享,很多長輩每次到醫院回診拿藥,一次拿完其他科別用藥,來匆匆去匆匆,到家後也只能依照指示服用,沒有專業人員進行用藥整合。

加上回診時,除了等待時間冗長,醫師一次要診療多名病患,很難有多餘的時間與患者多聊。但年長者最需要的,是有人全心全意把關他們的健康、同時安撫因為身體不適而焦躁不安的思緒。

金時診所的專業醫師,除了進行用藥整合,也有預約到府看診的服務,減少長輩在醫院等待的時間。張學豪醫師說:「一般家屬要與醫師建立良好關係,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是藉由每一次的見面與看診,成功讓家屬更信任我們!」

專業團隊把每一位貴賓,當成自己的家人看待

家庭醫師提供的服務,只有在看診的時候,而金時診所醫師與黃金時代的專業團隊,把貴賓當成自己的家人,當長輩或家屬有健康上的問題,只要透過樂活護理專員與醫師討論,問題皆能迎刃而解。

一般人會想到:「要是有個家人是醫師該有多好!」我隨時可以找他,而他也願意全盤地考量我的健康需求。金時診所做的,就是將長輩的健康列為優先考量,盡力回應需求與疑問。

張學豪醫師坦言,他平時除了吃飯、睡覺、看診,其餘的時間都在回應樂活護理專員的訊息,有時候貴賓有健康上的問題,都可以透過樂活護理專員的訊息,給予協助。高齡九十六歲的王奶奶,在經由他與樂活護理專員的照顧下,糖尿病與失智等慢性病也逐漸得到良好的控制。

《黃金時代》特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

當彼此的關係更密切,更能掌握長輩身體狀況

若問起現在與長輩、家屬的關係如何?張學豪醫師說,現在跟病患與家屬的關係更密切,從一開始生疏,到後來也能聊一些話題,也更了解王奶奶過去的症狀,對於醫師掌握病情有很大的幫助。

當信賴感提升,對於用藥的討論,也會更精確!

醫師把病患當成自己的家人,說很容易,但真正落實卻非常困難。《黃金時代》不僅提供頂級養老的服務,特約金時診所的醫師,更把來看病的年長者當成是家人,透過居家訪視以及不受距離限制的諮詢關心,定期討論長輩目前情況,把貴賓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期盼在我們的努力下,讓每一位年長者都能開心地過安養生活。

疫情期間更要注意長輩身心狀態!醫:作息不正常,當心出現「譫妄」症狀

多數年長者雖然已施打兩劑新冠肺炎疫苗,還是有許多人不敢外出,選擇悶在家裡防疫,但在家待太久,會不會造成身心靈的影響?答案是:肯定會!

《黃金時代》特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分享,近期來看診的長輩,會表示身體哪裡有不適感,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些年長者原本可以定期跟朋友聚會、出遊散心、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物,現在因為疫情受到許多限制,心情自然大受影響。

自疫情爆發以來,不少家屬會跟醫師訴苦,表示家中長輩脾氣變得捉摸不定、情緒易暴怒。醫師解釋,生活作息改變,如果日夜顛倒,或白天一直睡覺、失眠,容易導致意識混亂或情緒不穩定,嚴重就會變成「譫妄」(非精神疾病,通常是「生理上的異常」所造成。患者的症狀通常晚上會比白天嚴重,也被稱為「日落症候群」或是「黃昏症候群」)。

建議要讓年長者有規律的作息與活動,才不會有「譫妄」的症狀發生。

年長者更需要留意是否有憂鬱症問題!

張學豪醫師表示,很多中老年人,生活重心是外出走走與跟朋友聚餐,但現在每天只能窩在家裡,加上與家人互動較少,容易有憂鬱問題發生。建議現階段先轉移注意力,或試著發展一些新的興趣。

家人除了可以給予心理上的支持,也可以詢問長輩對於其他靜態活動是有興趣的,進而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而轉移注意力的方法,除了家人陪伴,也可以帶著長輩做一些適合的遊樂與活動,例如一起聽個輕鬆的音樂、看電視節目,或者是適合中老年人玩的桌遊,皆能幫助舒緩失眠與情緒不穩的問題。

《黃金時代》特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

除此之外,當老年人年紀大,家人陪伴減少,兒子女兒都去上班或沒有同住,隨著身體機能與記憶上的退化,產生輕微失智,都會讓長輩情緒不穩定,這都是腦部退化造成的原因,一般人只會覺得父母親脾氣暴躁,但其實已經產生一些老年人會有的疾病,造成情緒上的改變。

醫師也提醒,當長輩的狀況變嚴重,還是需要尋求專業醫師建議,並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除了照顧心理層面,身體健康更要留意

許多年長者都有慢性病症狀,這時候更不應該忽略本身血糖與血壓的照顧!張學豪醫師指出,因為疫情,長輩可能會不敢去醫院就診、檢查,但這樣反而會延誤到就醫的最佳時機。

本來應該要正常拿藥,現在因為不敢去醫院,可能會有漏藥或藥物服用不夠的情況,恐導致膽固醇、血糖、血壓控制不好,增加一些心血管疾病風險;有些人可能有腹痛問題,但是因為不敢就醫導致症狀變嚴重。

以高血壓與糖尿病患者來說,在短期內可能不會有明顯症狀發生,可能只會輕微的頭暈,但是當有明顯症狀,代表疾病開始變嚴重,不可不慎!

此外,很多年長者會有兩個以上慢性病,回診時會看很多科別,在用藥的整合上顯得更為重要。張學豪醫師提醒,此時就很適合找專業團隊,在健康照護與用藥上,給予即時又全面性的建議與服務。

健康的年長者,一年至少做一次全身健檢

就算打了兩劑新冠肺炎疫苗,也還是有染疫風險,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疫規定、除了勤洗手、戴好口罩、外出時避免人潮眾多的地方。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年長者感染新冠肺炎後容易變重症?張學豪醫師表示,老人家因為年紀大、加上有慢性病,感染後演變成重症的機率就更高,因此平時更要控制好健康管理,這也是預防醫學的概念,並定期做健康檢查。

如果是身體健康的長輩,建議一年做一次全身健康檢查,除了基本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還要做一些更精細的檢查,例如針對骨骼肌肉、心臟、胸腔、腸胃道系統等檢查。

照顧長輩/體重越來越輕、常覺得腿部無力?小心「肌少症」已悄悄找上門!

您是否有發現自己或長輩的體力開始變差、有點站不起來、走路緩慢的情況?很多人會覺得這是身體自我老化,但其實,這就是大家口中的「肌少症」,嚴重可能會造成更大傷害!

80歲的陳奶奶,在家中不小心絆倒椅子,整個人跌坐在地後痛苦得起不來,家人緊急送醫後,發現髖關節嚴重骨折,醫師更發現,奶奶腿部肌肉流失相當嚴重,屬於肌少症,而也是這幾年常覺得走路時腿部無力的主因。

什麼是「肌少症」?聽起來有點陌生又熟悉,隨著年齡增加,肌肉力量、肌肉質量、體能表現,肌肉流失越來越多,肌少症逐漸變成「老年失能」殺手;可能造成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生活無法自理以及死亡風險增加。

根據臨床研究指出,人體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年齡超過40歲,肌肉量會以每十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則以每十年減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肌少症更成為高齡社會的熱門議題。

肌少症會帶來生活上的諸多不便,例如肌肉質量變少、力氣變小、平衡感變差、步行速度緩慢,甚至連一般的瓶蓋都無法自己轉開。其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小覷,跌倒與骨折的風險變高、發生骨質疏鬆以及罹患慢性代謝疾病的機率增加,都是必須注意的生活細節。

根據國健署106年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每6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跌倒發生後,會造成身體不適、疼痛、生活品質變差、生活依賴及心理上懼怕跌倒的壓力,使健康照護上的需求及複雜程度增加,嚴重跌倒更可能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

想要預防肌少症,應留意日常生活是否出現以下症狀

一、走路遲緩,平地行走困難

二、握力下降,毛巾擰不乾、拿不動五公斤沙拉油罐等

三、行動吃力,從座椅起身變得困難

四、反覆跌倒,過去一年來連續跌倒兩次以上

五、非刻意減重但體重減輕,六個月體重減輕5%

另外,每天進行抗阻力運動、負重運動,可以延緩肌肉流失及功能減退的程度。建議每週維持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游泳。對於曾經跌倒過的長輩,練習像是太極拳較為緩慢的平衡運動,也可以降低跌到頻率。

如果是無法行走的長輩,建議家屬可以利用裝滿水的水瓶,讓長輩進行類似舉啞鈴的抗阻力負重訓練,或者坐著使用彈力帶,進行腿部肌肉訓練。

《黃金時代》特約診所院長蔡秀繼醫師也提醒,關於肌少症的預防與治療,應該培養每日運動習慣,每天日照10-15分鐘,網路上也有很多肌力課程影片可以參考、訓練;飲食方面也請補充維他命D與優質蛋白質,例如菇類、木耳、豆類、雞蛋、雞肉或魚肉等,以幫助肌肉合成,減緩流失。

參考資料:國民健康署、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營養室、恩主公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