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肌少症

長輩看診須知/解決長輩在醫院迷路、醫師問診不知如何應答的問題!

許多長輩有定期到醫療院所回診的需求,但每一次的看診,對於年歲已高的年長者而言就有些困難,擔心在人來人往的診間迷路、等待時間過長、不曉得何時輪到自己。更重要的是,面對疾病時不知道該如何詢問、對於未來治療方向也不清楚…

有多年照護經驗的黃金時代「樂活護理專員」胡小姐分享,有些走路緩慢或行動較不方便的長者,會因為擔心家屬要請假陪同看診而帶來困擾,但千萬別這麼想,因為對於家人而言,長輩有健康身體,才能過愉快的養老生活!

另外也提醒民眾,診所與大型醫院的看診、繳費流程不盡相同,如有疑問可當場詢問醫院志工或醫護人員,可別看完診後就直接奔回家,忘了批價與領藥。

一般醫院就診流程:診間報到→等候看診→等候批價單→批價繳費→領藥

黃金時代「樂活護理專員」胡小姐,分享以下五點「長輩看診須知」:

一、在醫院迷路、不知診間怎麼走

不少人有在醫院迷路的經驗,如果前往不熟悉的醫院看診,光是找個診間、洗手間、報到,得花不少時間尋找。碰到醫院人多、其他民眾在醫院快走或跑步,就更容易與年長者發生擦撞,造成跌倒的情形。

因此建議,陪同的家屬可以先找個位子,讓長輩先坐著休息再找診間。如果是長輩單獨看診的話,可直接找櫃台協助指引,雖然可能會多花一些時間,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風險。

二、醫師問診時,只會回應「喔喔喔、好好好」?

長輩每三個月例行性回診,不只是拿藥就好,更要告知醫師這段時間有無身體上的不適感,例如血糖血壓是否控制良好,但多數年長者跟醫生互動,只會回應醫師:「好好好、喔喔喔」,不知道要問什麼,或是一直重複想問的事情。

建議找一位了解長輩狀況的家屬或看護陪同回診,或者在事前將想詢問醫師的問題寫下,當醫師問診時有任何疑問,例如對疾病、用藥指示不懂時,適時詢問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也能降低長輩看診時的不安情緒。

三、重要的慢性病「例行檢查」別忘了

許多年長者有糖尿病與高血壓等慢性病,因此一年一次的例行性檢查就顯得更重要!當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佳,恐導致腎臟、眼睛、神經、足部及大血管病變,得更加注意。

另外,長輩每三個月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要記得拿。家屬及看護要留意開始領藥的時間,因為過期的處方箋就不能再領,得重新掛號與看診醫師才能開立,這段空窗期恐導致長輩無藥可服用。

提醒:慢箋最長有效期間是90天,一般是分3次領藥,每次可拿28-30天份的藥(大部分開28天)。

四、等候時間長,也容易造成危險!

看似安全的環境,其實也暗藏了風險!少部分年長者腿部肌力不足,體力不如年輕人,因此到醫院看診時,避免讓長輩走太久或站太久,要更注意會不會有瞬間「腿軟」問題,可以向醫院服務台借用輪椅,減少跌倒風險。

年長者跌倒是一件大事,嚴重恐導致骨折。遇到需要看診報到、排隊或領藥時,也因為窗口不同,長輩常常單雙號搞不清楚,此時可以先讓長輩坐著休息,跑腿的工作就交給陪同家屬或看護。

五、候診人多,可以等護理師出診間再問話

醫院門診等待的人多,難免會有些心浮氣躁。不少人在報到後會不斷敲門詢問:「請問何時輪到我?」但其實,醫師看診都有規則與順序,短時間敲門多次可能會妨礙到醫師看診,如有疑問,可以等護理人員出來後再詢問。

通常病患看完診後,護理師會從診間出來,提供病患批價單與藥單,此時有任何疑問,可以適時上前詢問。也提醒長輩,如果有身體不適,請務必告知家屬,家人才能協助掛號與看診,解決身體的不適感。

《黃金時代》樂活護理專員,可提供每日主動視訊問候,每週到府關懷。除了協助長輩的健康管理需求,更能為長輩安排VIP健檢、門診安排、看診接送及陪診。如您有相關需求,歡迎詢問。

長輩因為疫情在家悶得發慌?專家:不妨在家運動練肌力!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許多年長者原本有外出運動的習慣被迫暫停,《黃金時代》特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提醒,長輩活動量變少,家中年輕人可以提供一些在家運動的線上影片,或是增加活動量的素材,試著做一些簡單的活動,都是有助於銀髮族肌力維持的好選擇。

一定要喘、要流汗才算是有運動到?張學豪醫師表示,可以讓長輩做一些舒緩、伸展的運動,不用學年輕人一定要做激烈有氧。也因為在家活動力變少,因此「居家飲食」也要特別注意,盡量避免攝取高油、高熱量食物,以免增加體重造成心血管負擔。

物理治療師傳授「訓練肌力」的小撇步

既然無法外出運動,不妨試著在家做幾組簡單的肌力訓練!《黃金時代》合作夥伴《愛迪樂物理治療》所負責人陳胤甫表示,銀髮族若想要在家運動,建議可以先在家裡培養運動的儀式感,嘗試在家原地走路、原地蹲、踮腳尖,訓練大腿與小腿肌群。

、在家原地走路30分鐘
無法外出健走,那就在家找個小空間原地走路30分鐘吧!陳胤甫物理治療師提醒,如果覺得30分鐘很久,也可以打開電視邊追劇邊走,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一下子就走完了。

《愛迪樂物理治療所》陳胤甫物理治療師示範走路動作

二、原地蹲10下,共3組
陳胤甫物理治療師指出,原地蹲下時,可以先蹲一半再全蹲,也可以扶著椅子或牆壁,循序漸漸地找尋適合自己的頻率,若覺得膝蓋會痛、或覺得快跌倒的時候可先暫停,凡事以安全為最大考量。
建議做三組,每組為十下。

《愛迪樂物理治療所》 陳胤甫物理治療師示範原地蹲動作(正面)
《愛迪樂物理治療所》 陳胤甫物理治療師示範原地蹲動作(側面)

、原地踮腳尖10下,共3組
如果想訓練小腿的肌群,原地踮腳尖是不錯的好選擇。物理治療師建議,可以扶著牆壁進行,如果本身小腿肌力夠的話,可以不用扶,但還是以安全為第一。
建議做三組,每組為十下。

《愛迪樂物理治療所》 陳胤甫物理治療師示範踮腳尖動作

《黃金時代》的樂活護理專員,可以協助會員安排專業物理治療師到府服務喔。

居家安全非常重要,但一般人不會去注意

張學豪醫師表示,長輩在家裡最怕發生一些意外。他分享,過去也遇過許多案例,家中年長者原本都好好的,但因為居家安全不良,例如滑倒、絆倒而骨折或腦出血,進而住院、臥床,此時若有專業團隊評估居家安全,就能避免類似意外發生。

每個人都要有的「預防醫學概念」

疫情期間,照顧父母需要特別留意那些細節?醫師指出,最該注意長輩的體重、每日飲食份量,以及排泄量有無正常,平時也要留意年長者的四肢有無水腫、肌肉有無流失,都是需要列入日常生活的評估。

有些人可能沒有預防醫學或身體健康檢查的概念,會不知道如何正確照顧身體,或了解身體有哪些異常,如果本身有骨質疏鬆、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問題,或肌少症等,這些都會影響後續健康。

張學豪醫師表示,我們除了治療、照顧已發生的疾病,也可以做一些「預防醫學」檢查,可以在更早的時候介入治療,如果要等到老人家出現症狀才就醫,代表疾病已經發生一段時間了,也為時已晚。

此外,醫師也提醒,疫情期間外出時務必遵守防疫規定,例如勤洗手、戴好口罩、避免出入人潮眾多的地方。年長者的生活相對單純,也需要特別留意同住家人是否有新冠肺炎類似症狀,如果發現身體不適,應儘早去做檢查,諮詢醫師建議。

《黃金時代》特約金時診所張學豪醫師

照顧長輩/體重越來越輕、常覺得腿部無力?小心「肌少症」已悄悄找上門!

您是否有發現自己或長輩的體力開始變差、有點站不起來、走路緩慢的情況?很多人會覺得這是身體自我老化,但其實,這就是大家口中的「肌少症」,嚴重可能會造成更大傷害!

80歲的陳奶奶,在家中不小心絆倒椅子,整個人跌坐在地後痛苦得起不來,家人緊急送醫後,發現髖關節嚴重骨折,醫師更發現,奶奶腿部肌肉流失相當嚴重,屬於肌少症,而也是這幾年常覺得走路時腿部無力的主因。

什麼是「肌少症」?聽起來有點陌生又熟悉,隨著年齡增加,肌肉力量、肌肉質量、體能表現,肌肉流失越來越多,肌少症逐漸變成「老年失能」殺手;可能造成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生活無法自理以及死亡風險增加。

根據臨床研究指出,人體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年齡超過40歲,肌肉量會以每十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則以每十年減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肌少症更成為高齡社會的熱門議題。

肌少症會帶來生活上的諸多不便,例如肌肉質量變少、力氣變小、平衡感變差、步行速度緩慢,甚至連一般的瓶蓋都無法自己轉開。其帶來的影響也不容小覷,跌倒與骨折的風險變高、發生骨質疏鬆以及罹患慢性代謝疾病的機率增加,都是必須注意的生活細節。

根據國健署106年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每6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跌倒發生後,會造成身體不適、疼痛、生活品質變差、生活依賴及心理上懼怕跌倒的壓力,使健康照護上的需求及複雜程度增加,嚴重跌倒更可能會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

想要預防肌少症,應留意日常生活是否出現以下症狀

一、走路遲緩,平地行走困難

二、握力下降,毛巾擰不乾、拿不動五公斤沙拉油罐等

三、行動吃力,從座椅起身變得困難

四、反覆跌倒,過去一年來連續跌倒兩次以上

五、非刻意減重但體重減輕,六個月體重減輕5%

另外,每天進行抗阻力運動、負重運動,可以延緩肌肉流失及功能減退的程度。建議每週維持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游泳。對於曾經跌倒過的長輩,練習像是太極拳較為緩慢的平衡運動,也可以降低跌到頻率。

如果是無法行走的長輩,建議家屬可以利用裝滿水的水瓶,讓長輩進行類似舉啞鈴的抗阻力負重訓練,或者坐著使用彈力帶,進行腿部肌肉訓練。

《黃金時代》特約診所院長蔡秀繼醫師也提醒,關於肌少症的預防與治療,應該培養每日運動習慣,每天日照10-15分鐘,網路上也有很多肌力課程影片可以參考、訓練;飲食方面也請補充維他命D與優質蛋白質,例如菇類、木耳、豆類、雞蛋、雞肉或魚肉等,以幫助肌肉合成,減緩流失。

參考資料:國民健康署、高雄市立小港醫院營養室、恩主公醫訊

照顧長輩/留意照顧上的小細節,爸媽「在家養老」也可以很享受!

每位長輩,都希望可以在自己最熟悉的環境度過人生下半場,但是該怎麼做才讓人安心?其實,只要留意照顧上的小細節,讓爸媽「在家養老」一點都不困難!

長輩因為年紀增長,身體機能與行動能力會逐漸緩慢、退化,有些人擔心家裡只有老人家不安全,會聘請外籍看護來協助。《黃金時代》執行長表示,許多人覺得請看護照顧爸媽,就能擁有一百分的生活品質,但其實有很多事情,是看護做不到的。

例如,長輩身體不適時該如何判斷與處理、當長輩要前往醫院回診時,能不能有效地與醫師進行溝通,都是養老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項環節。《黃金時代》樂活護理專員也分享過去照顧長輩經驗,簡單整理出以下五點!

很重要!關於居家環境的燈光與通風

家中環境不一定要改變太多,但特別要注意燈光是否明亮與環境通風。

家裡燈光昏暗,恐導致長輩因為看不清楚跌倒,建議室內環境保持明亮;有些長者不喜歡打開窗戶,也不願開窗戶及冷氣來通風,這可能會造成家中環境潮濕、有黴菌或壁癌產生,除了對肺部不好,也會有皮膚問題,建議室內冷氣溫度調整成26-28度。

穿得跟用的,都要牢記有沒有「防滑」

鞋子穿久了,就一定不會壞?不少長輩與家屬很少注意到穿在腳上的鞋子,但其實有不少長輩的室內室外鞋,鞋底早已穿到磨平已無防滑功能卻不自知,認為沒有破損就能一直穿下去,但這也藏有看不到的致命危機!

根據國健署調查,家中跌倒地點以臥室、客廳、浴室最危險。不少家庭為了安全考量,會設置無障礙把手,但專家建議,家中地板盡量貼上防滑措施與放置防滑墊,除了避免滑倒意外,若長輩不小心跌倒,也因為有防滑墊而減少跌倒風險。

備註:長者跌倒容易有骨折風險。其中,髖部骨折號稱「老人殺手」,髖部骨折後1年之內的死亡率高達50%。

洗澡時別嫌麻煩,盡量讓長輩「坐著洗」

有些長輩因為高齡行動較為緩慢,會需要家屬及看護幫忙洗澡,但多數人卻不會想到讓長輩「坐著洗」,認為只是洗個澡,站著洗一下很快就結束。其實,「坐著洗」才是最安全的!

有時候站著洗澡,當看護沒有專注在長輩身上,就有可能發生跌倒或滑倒風險。坐著洗澡,可以避免長輩久站後導致腿部肌肉無力;洗腳的時候,減少跌倒風險。如果家中浴室空間夠的話,也可放置一個洗澡椅,讓洗澡程序更加順利。

長輩吃飯用的「湯匙」,更要特別注意

隨著年齡增長,口腔及咽喉肌肉功能退化、舌頭控制力下降,吞嚥協調功能也退化;飲食上如果沒有特別留意,可能導致嗆咳的頻率增加,引發吸入性肺炎或其他併發症狀。

因此,長輩的用餐方式及器具更顯得重要!湯匙如果太大,長輩容易塞下大口的食物,如果本身吃飯速度快,會累積更多的食物在口腔,稍不留意的話,食物容易進到氣管,進而造成「嗆咳」。建議幫長輩換較小的湯匙,在吃飯的時候留意一下,提醒慢慢吃,吃完一口後再吃下一口。

長輩上廁所的需求,也需要細心呵護

有些長輩因為年紀大,會有些許尿失禁的問題,如果廁所離房間較遠,更會發生「來不及上廁所」的窘境,不妨考慮在房間放一個便盆椅,每次使用完後,馬上清潔,也能減少異味的產生。

另外,有些長輩因為長期穿著尿布,屁股會有濕疹或發紅症狀(像嬰兒尿布疹),長期下來除了皮膚狀況不佳,更容易有尿道發炎的情況發生,建議看護在更換尿布時,使用吹風機的冷風吹乾,讓私密處、屁股溝保持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