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睡不著

不是不想睡,是真的睡不著!一次了解中西醫對失眠的觀點與治療

本篇重點:

西醫如何治療失眠?
中醫如何治療失眠?

「半夜睡不著覺,把心情哼成歌……」過往聽來浪漫的歌詞,對許多人來說可是每晚都要面對的惡夢。睡眠困擾已經躍升為現代人極為常見的症狀,其背後成因複雜,但多是代表心理壓力與焦慮的不斷擴大。

西醫眼裡的失眠

在西醫的觀點,則會以「高覺醒狀態」來解釋失眠的成因,指的是身心因壓力或焦慮後的高度警覺,產生心理上的擔憂或生理上的呼吸與心跳急促、胸口灼熱等,從而影響到睡眠品質,且會因第一次的失眠,嘗試藉由白天補眠、過度躺床等不良睡眠習慣彌補,致使作息混亂,陷入惡性循環。

此外,外在環境也會影響人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此激素主要用來產生睡意並調節睡眠時間,若環境光照過強,則褪黑激素難以分泌,便會影響睡眠品質。

西醫治療失眠方式

面對失眠,西醫通常建議進行「失眠認知行為治療」,包含建立每天的規律睡眠、避免影響睡眠的物質、建立合適的睡眠環境、適度的放鬆技巧等,用於解決對睡眠時間不合理的期待以及因此而生的焦慮等等。(Overview of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in adults, UpToDate)

另外,有時候會使用安眠藥物輔助治療或幫助快速入眠,然而其會產生嗜睡、頭暈、肌肉不協調等症狀,並可能出現藥物成癮,因此需遵從醫師指示謹慎服用,且懷孕婦女、年長族群、肝腎疾病患者與酗酒者更應避免使用。

中醫眼裡的失眠

以中醫的觀點來說,睡眠困擾多是由心火旺盛、心血不足及肝鬱所引起,心火旺容易心煩與做夢,心血不足則會伴隨著記憶力變差、心悸眩暈,且脈象會呈現軟弱無力的狀況;肝鬱則會導致易怒、情緒化,並出現低潮、緊繃焦慮或是胸悶等現象,若症狀持續未解除,則會發展成肝火,口苦、便秘、面紅耳赤及頭痛眩暈等隨之湧現。

而常見的失眠分類如入睡困難型、淺眠型、多夢型及睡醒仍累型,分別是由不同類的原因所造成,常見的原因包含:

「陽不入陰」,入睡困難,通常是因壓力大產生
「陰虛有熱」,半夜醒來、無法再次入眠
「心腎不交」,通常伴隨頻尿、四肢酸軟等
「陽虛」,是因元氣不足導致白天易累

中醫治療失眠方式

在治療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改善睡眠品質的不二方法,規律運動、白天避免小睡、減少咖啡因攝取及營造睡眠環境是必要的。

ēSEN小金人教你穴位按摩

各位朋友們也可搭配按摩及藥補對症下藥,腦後的風池穴、手腕的內關及神門穴、腳底的湧泉穴與腿部的三陰交穴都能夠適度按摩幫助入眠。而藥補則依據睡眠障礙的類型,選擇較重鎮安神的龍骨、牡蠣,或是滋陰的酸棗仁、合歡皮、生地,又或是較為清新的蓮子湯、百合、山梔子,以及去濕氣的黨參、附子、茯苓等。

失眠不是大病,但卻讓人十分心煩。若是明白壓力來源者,可嘗試解決壓力的源頭,睡眠困擾自會迎刃而解,若找不出成因者,則建議調整生活作息,搭配適度的運動與飲食,就能逐漸的減低失眠程度與頻率。希望我們未來都不要半夜再到屋頂唱情歌了,安穩地一覺到天亮吧!

資料來源:

  1. 澄品中醫診所
  2.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
  3.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 陳柏全醫師
  4. 臺北榮總傳統醫學部 曾元卜醫師
  5.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
  6. 彰化基督教醫院 精神科主治醫師 廖以誠
  7. UpToDate – Overview of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in adults

本篇文章轉載自「ĒSEN 你的醫生朋友」醫療人員的創作平台,邀請想要了解更多最簡單好懂醫療知識的朋友,到 ĒSEN 官網 找到更多簡單好懂的醫療健康知識或是追蹤 ĒSEN 的社群!
Facebook
Instagram
LINE@